標籤

Translate

搜尋此網誌

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

我的縫紉故事:從一個便當袋開始的快樂回饋

這篇文章記錄的是一段簡單的小故事,也是一份對「被喜歡」這件事的感動。

縫紉十年,熱情一直都在

算一算,我大概已經縫紉了十年左右了。雖然只是興趣,但這份熱情從沒消退。有時候我也會想,會不會有一天可以把這個興趣轉成收入?不過,聽過太多前輩說:「當你把興趣變成工作,就會開始感到疲倦與壓力。」

所以一直以來,我都沒嘗試過所謂「量產」的感覺。

 

有一天,弟弟的便當袋被注意到了

有一次,弟弟的便當袋髒了,我就讓他帶了我自己做的便當袋去學校。沒想到當天下午,老師傳訊息來問:「弟弟的便當袋是哪裡買的?我們幾個老師都好喜歡,想要團購。」

我回覆說是自己做的,老師聽了非常驚訝,還跟我小聊了一下。那份肯定與欣賞,對我來說,是很真實的鼓勵,也讓我感到一點小小的感動。

決定做幾個送給老師們

因為平時就和老師們感情很好,我決定做幾個一樣的便當袋送給他們,當作一點心意,也讓辛苦的老師們收到個小小禮物。對我來說,也是一個機會,試試看「大量製作」的感覺。

我利用假日的空檔慢慢動工,一個一個縫起來。原本以為會覺得煩,沒想到完全沒有,反而越做越期待每次的進度,也更期待自己完成的那一天。


那些開心的表情讓我覺得很值得

當我把包包送給老師們,看見他們開心的反應,我真的覺得很值得。老師還笑著說:「媽媽妳創業好了,我一定是第一個客人!」

我也只是笑笑,心裡其實很開心。雖然我沒有打算創業,但這個過程,讓我重新體會到縫紉的快樂,也讓我知道,原來自己做出來的東西,是有可能被喜歡、被需要的。

不創業,也能感受到作品的價值

這次的經驗讓我更確定:即使沒有要創業,這份縫紉的熱情還是值得被保留。當有人因為你的手作而感到開心,那份回饋就已經是一種成就。

如果你也在縫紉、手作的路上走著,或許你也曾經懷疑過自己做的東西有沒有人喜歡。希望這段故事能讓你知道,有時候只是一個便當袋,就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鼓勵與能量。









備註

縫紉 散步包作品集 (有超連結)


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

失業補助的荒謬現實:我不是在演戲,我只是想好好找工作

申請失業補助的過程,對我來說從來不只是為了領錢,而是一段過渡時期,給失業者一個能夠安心、慢慢找到適合工作的緩衝空間。

當我繳交求職紀錄時,因為現在真的很難找到同時具備「具名聯絡人」與「市內電話」的應徵資料,所以我其中一筆紀錄是應徵一家公司的 HR Team。也因為預想到可能會被認為不符合規定,我還準備了一份面試未錄取的信件備用,以防被退件時可以立刻替換。

沒想到卻仍然遭到質疑,對方甚至懷疑我無法證明那封信真的是公司寄出的。當下我真的無言。承辦員似乎只想接受人力銀行上的投遞紀錄圖個方便,反而不願承認真實面試後的回覆信件,讓我很困惑這樣的標準到底是為了什麼。

我非常不願意為了通過審查而亂投履歷,只為了取得一筆看起來格式正確、有市話、有窗口姓名的求職紀錄。我不想配合演戲,更不想讓毫無關聯的企業因此收到不必要的履歷,造成誤會與困擾。

現在的求職方式早已多元,很多公司根本沒有具名聯絡人,聯繫方式通常是 email 或統一的 HR 團隊,甚至連市話都已非主流。這是現實,而不是我不願配合。身為一個認真找工作的人,我尊重每一次投出的履歷,也不希望因為補助申請而去亂投職缺,只為了湊齊一個與現實脫節的形式要求。

我查過法條,規定中從未寫明「求職紀錄需提供具名窗口與市內電話」,但承辦人卻像是照本宣科,堅持每個人都得配合這樣的格式。他甚至語帶諷刺地說:「你就是失業才要這樣配合啊。」還舉例有高階主管找國外工作也能照做,彷彿我連提出疑問的資格都沒有。

我不是不願配合,而是我選擇誠實與尊重。誠實面對失業,也誠實對待每一次求職,不是為了補助而演戲。真正該被檢視的,是制度是否與時俱進,而不是用質疑與懷疑的眼光對待每一個努力重新站起來的人。


系列文章列表:

失業補助1,申請失業補助 2025 (有超連結)

失業補助2,初次開立介紹卡(有超連結)

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

失業補助3,介紹卡回函

這天起了個大早,搭上久違的、擠滿通勤人潮的火車。曾經的我每天也是這樣趕著上班,擠在這班熟悉的列車裡。如今雖然沒有打卡的壓力,再次站上這個熟悉又有點懷念的月台,心中滿是五味雜陳。

為了節省時間,我在家就先填好了「介紹卡回函」。

沒想到現場第一句話就是糾正我:「我不是說,要帶來現場再填嗎?」

我愣了一下。說真的,我完全不記得她有說過這句話。原來介紹卡有「規定寫法」,我填的不合她的標準,只好現場重新補上指定內容。

另外,「台灣就業通」的求職紀錄千萬不能忘,這是最關鍵的一步,承辦員會自己登入系統查詢後列印附上。

完成這一連串「看似幫忙、實則照表操課」的流程後,總算結束第一個月的失業認定。

她提醒我,如果下個月還要繼續申請失業補助,記得準備兩次求職紀錄,請我拍下範本,照格式填寫,在時間內完成,再次回來辦理認定。

 
滿滿螢光筆的回函,要在時間內投遞的才算

在這個制度裡,你會慢慢發現,有時你只是流程中的一個步驟、一個被蓋章的名字。對於真正的幫助,感受並不深。

辦完事後,我和前同事去吃了碗拉麵,聊聊近況。


途中經過一間小廟,想說還有點時間,就坐下來,看著人來人往,讓心靜一靜。

  

隨手拍幾張照片,看看建築,也沉澱一下心緒,蹲低,是為了跳得更高

系列文章列表:

失業補助1,申請失業補助 2025 (有超連結)

失業補助2,初次開立介紹卡(有超連結)

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

直線切割尺開箱心得&實測經驗分享

最近因為想嘗試大量製作手作商品,「工具」的重要性就顯得特別明顯——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這次想和大家分享我新入手的這款可切割直線的切割尺

  

這款切割尺的操作非常直覺,對新手也很友善。尤其是在做布類或紙類切割時,比傳統剪刀整齊許多。
不過,它也有一個小缺點,就是「長度不夠長」。實際使用時,若要切超過 30 公分的直線,前後都會留一點空間,必須分段切割。這時候要小心對齊,不然接縫處容易出現毛邊或小瑕疵。

🔧 換刀設計也很方便,我擔心之後買不到替換刀頭,乾脆先備了 4 顆在家。照目前使用狀況來看,一陣子內應該都夠用了。

雖然在靈活度上比不上輪刀自由,但安全性相對高很多。因為家中有小孩,選擇這種比較「安全不易誤觸」的工具,會讓人安心許多。也因此,我覺得它是非常適合家庭或新手使用的選擇。

📌 總結一下:

  • 👍 安全性高,適合有小孩的家庭

  • 👍 操作簡單,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

  • ⚠️ 長度有限,超過 30cm 要分段切

  • ⚠️ 切口若沒對齊會有毛屑

如果你需要切大面積又要求極高精度,可能需要搭配其他工具輔助。但如果你像我一樣,是以安全與實用為優先考量,這款直線切割尺真的很不錯!

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

失業補助2,初次開立介紹卡

完成失業補助申請(有超連結)的當天下午,我就接到了承辦人員的電話,預約初次開立介紹卡的時間,約在申請日一週後。

說實話,失業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。終於不用趕著打卡上班,還難得可以親自送小孩上學,內心有點小確幸^^

 

經過上次迷航的經驗,這次為了保險起見,我選擇搭火車前往。中壢就業中心就在中壢火車站後站,走路一下子就到。更幸運的是,通勤月票在到期前還能多搭幾次火車,賺到一點點也開心。


不過老實說,那個就業中心的招牌真的該換了。已經失業心情夠低落了,還看到掉漆的牌子,整個更悲情,情緒價值0分,看了真的是看不到希望啊!
 

前往開立介紹卡前,記得先完成以下事項:

  • 先上台灣就業通尋找合適職缺,但暫時不要投遞,因為要現場投遞。

  • 我的承辦人還蠻細心的,會簡單核對學歷與經歷,如果不符,會請你現場再挑選合適的職缺喔!


初步在台灣就業通完成履歷投遞,其實只能算「一半完成」。還要等一週履歷是否有回覆,才算完成一次失業認證。所以有工作時,務必預留一些生活費。因為就算成功認定為失業,補助撥款也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下來。

  
現場也會拿到一份資料,務必要保留好,接下來的每次報到都會用到。
 

後記:
以前讀高中時常經過街機店,總是想玩看看,但礙於高手太多,不敢上場怕出糗,結果從沒玩過。現在帶小孩去遊樂場,他們也不給玩。這次趁著失業的空檔,終於圓了一個小時候的夢,有時候要多愛自己點。

系列文章列表:


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

失業補助1,申請失業補助 2025

沒錯!!我被資遣了!!!

抱怨也改變不了什麼,不如就把這段經歷記錄下來,或許剛好能幫到跟我一樣正在處理失業補助的人。

📌 官方資訊先放上:

👉 失業補助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gov.tw/News_Content_2_389560

上面其實寫得滿清楚的,但有幾個實際操作上的重點,我來補充一下。 

其中要特別注意這一句:
※ 辦理失業認定、僱用及就業獎補助需至「就業中心」或「就業服務站」。

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,但實際跑流程才發現大有問題。為什麼官方網站不直接清楚列出有哪些據點可以辦?結果我跑去了「楊梅就業服務台」——很漂亮,但根本辦不了任何事情,只好趕快前往對的地點


你可能會說「網站上明明有寫」,但我到現場時,承辦人員已經準備好一個牌子請我拍照,看來根本很多人都跑錯。網站如果能直接列出可辦理失業補助的點,不就省事很多?現在這樣,根本是讓大家白跑一趟。


🧭 小心 Google 導航也會導錯!
用Google導航,要小心,會跑到這個地方繞圈圈,找不到

有看出來差異嗎?Google會導到“平鎮”但是我要去的是中壢,對於一個路不熟的人來說,真的是會搞死我,務必直接導航“中壢就業中心”


我以為填好表格就好了,結果現場還是很多手寫文件

我原本以為,把官網提供的「失業(再)認定、失業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」列印出來、填寫好,就可以順利完成申請流程了。結果到了現場,才發現還是得手寫一堆資料——像是同意書、台灣就業通的表單等等,感覺瞬間回到紙本時代。

我能理解不是每個人都習慣使用電腦,但對那些能自己先處理的人來說,如果能事先線上完成這些表單,不只能節省自己的時間,也能幫助現場的承辦人減少負擔。

也許未來政府網站可以多一點彈性選項,讓願意線上填寫的人先完成部分流程,不僅使用者更便利,整體作業也可以更有效率。畢竟,這些制度是為了幫助民眾而存在的,讓流程更順、資訊更清楚,才真的能讓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方便與支持。


系列文章列表:

失業補助2,初次開立介紹卡(有超連結)